老龄化浪潮扑面而来。近日,上海举行的第七届进博会上,逐渐升温的“银发经济”,成为不少参展商不约而同的关注。
未来,怎样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银发经济这一新的“朝阳产业”如何开启新蓝海?
银发经济产品成进博会上新亮点
提供陪伴服务的超萌机器人、适合轮椅等设施通行的木门、可以语音控制的家居产品……本届进博会上,聚焦老年人听力障碍、睡眠问题、行动不便等生活痛点,一大批新产品、新服务集中亮相,释放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前六届进博会,养老康复及辅助产品成交额累计达3.48亿美元。第七届进博会,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热力更足,成为中外企业寻求合作的热门领域。
走在消费品展区的宜家“长者友好家”,就如同走进一个舒适安全的家,静音时钟、边角进行软包的床、增加多处扶手的浴室,专为长者设计的场景,呈现了适老化设计与改造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在服务贸易展区,一家日资企业展示的“行走的浴缸”养老服务项目吸引了不少观众询问。这项服务是由3到4名专业人员,携带便携式浴缸上门助浴,解决卧床老人的沐浴难题。
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复星医视特带来了中国首展的磁波刀全新V2机型,这种无创手术治疗设备,有望服务众多的帕金森病患者。
银发经济的热度,也从进博会展厅延伸到了同期举办的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
此次论坛专设了“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分论坛,吸引海内外嘉宾共话银发经济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银发经济产品受青睐的背后,是“银发浪潮”正在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关键在于各国能否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将挑战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
“夕阳红”背后孕育产业新蓝海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在论坛上表示,要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向,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民生需要,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同时,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要加快培育潜力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服务“夕阳红”的银发经济,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50年将达到49.9万亿元。
前来参加进博会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东北亚地区首席代表小野寺修表示,多家日本公司正致力于在中国发展老年护理等服务,得到用户的积极反馈。
“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也为德国企业带来了机会。”在论坛上,德中卫生组织副主席马库斯·菲木说,非常期待通过德中双方的共同努力,为银发经济发展开拓更多可能性。
中国农业银行已完成2.2万家网点的适老化硬件改造,太平洋保险投资建设的高品质养老社区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上海市出台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论坛上释放的信息显示,当前银发经济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1%。迎接“银发浪潮”,国家层面已经作出相关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初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中国潜力巨大的银发经济,不仅是国内企业的巨大机遇,也向世界敞开怀抱。
多措并举激发银发经济活力
参加论坛的专家提出,要多方面发力,形成促进银发经济活力迸发的大环境。
当前,老年消费中还面临不少痛点堵点。同时,相关产品和服务适老性不足,供需对接有待进一步畅通。
对此,专家建议,要着力构建安全放心的老年消费环境,加强银发产品服务消费监管,畅通维权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使广大老年人不仅能消费,而且敢消费。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吕晓莉认为,要面向银发经济关键细分领域,按照“做强主体、做优产品”的思路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在做强主体上,既要加快培育一批银发产业综合体及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又要引导中小微企业找准定位,走出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在做优产品上,要引导市场细分,提高产品服务的品质和适老化设计水平,筑牢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底线。
电子商务领域的银发经济也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恰逢“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上,保健食品、防跌倒神器等适合老年人的产品也在热销。
本届进博会上,宜家等还开起了直播,推介展厅里的灯具、床垫等适老化产品,消费者可以直接线上选购进博会新品。宜家中国公关总监金笛说,消费者对适老化产品越来越关注,老年人更加重视健康、安全、舒适和性价比,宜家已经开始在上海进行适老化解决方案的相关尝试,希望将积累的经验带到中国更广大的市场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论坛上建议,“银发电商”在直播、跨境、生活、文娱、出行、即时零售等多元业态下快速成长,发展前景广阔,应顺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银发电商”健康发展。
刘明建议,要打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支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向养老领域延伸,全面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释放更多创新活力,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高敬 陈爱平 谢希瑶)